守护开学典礼健康安全的“黑科技”,背后的故事在这里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学典礼暨校园启动仪式圆满落幕。就在开学典礼进行几天之前,香港科技大学的技术转移伙伴Germagic 安排了一支4人团队,为学校约6,000平方米的开学典礼室内场地喷洒了一层抗病毒保护层,给学校在疫情期间顺利开学提供了又一层健康保障。

不同于一般的消毒手段只能维持几小时作用,该涂层的长效功效可以持续30天。涂层不仅能够有效杀灭各种细菌、霉菌以及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还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保护层,并且不会对家具或设备产生腐蚀性损害。

工作人员在校门石合影留念
工作人员正在场内作业

涂层背后的技术,来自于香港科技大学杨经纶教授、关继祖教授团队的研发成果。近日,关继祖教授分享了他与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的故事。

现任港科大(广州)实验室设施与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关继祖教授,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于1991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时,担任健康、安全及环境处的首任处长。

“我在科大三十多年,最感恩的是在各个方面都做了一些事情。大学是一个资源中心,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能把职业安全、环境友好的理念,带出社会,影响更多的人。”关教授说道。

关继祖教授

 “要把国际标准带回香港”

1991年,关继祖从美国回到香港。加入港科大之前,他在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之一——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负责专业危害控制的工作。实验条件下遇到的危险情况非常复杂,必须要将预防工作前置,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安全管理系统,防患于未然。但当时在香港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和标准。

已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关继祖,原本没有回香港的打算。当听说要在香港建立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在美国学到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系统系统带回来香港。

“我个人回到香港的理想只有一个,想把知识、系统传递给每一个港科大的学生,让他们能安全、科学的开展科学研究。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将安全的概念带到工作、社会当中去,让我们整个社会对安全、环保更加重视。”关继祖说道。

关继祖教授在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环保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据关继祖介绍,港科大的历任校长都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并给与充分的资源和支持。

在关继祖的带领之下,港科大从零开始建立起了一套屡获殊荣的环境、健康及安全的管理体系。“达到法律要求是底线,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最佳实践(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后来这套体系也引起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关注和效仿,关继祖也积极参与其他学校实验室安全项目的搭建工作,并帮助他们遴选到合适的安全管理负责人。

在港科大的“多重身份”

关继祖教授在港科大有许多不同的身份。除了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本职工作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当中。自2010年起,关继祖教授担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的客座教授,专攻风险管理、危害控制及预防感染技术,每年都为环境、机械、海洋科学等学习系的学生教授4门课程。

关继祖教授和学生们在一起

他发挥自己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长,与不同的教授在科研领域展开科研合作,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与港科大生物工程学系兼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杨经伦教授团队的合作。团队研发的智能杀菌涂层,也就是本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学典礼使用的黑科技,可以有效杀灭多种细菌、顽强的孢子,以及消灭99.9%高传染性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种株,而且可以解决酒精、漂白水等常见消毒剂无法长效杀菌的痛点,有效期甚至可以长达5年。目前,该智能杀菌涂层已经达到商业化水平,且已在新冠疫情期间应用于香港的公共交通、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以及医院等环境的消毒当中。

杨经纶教授(左一)及关继祖教授(中)
正在展示杀菌涂层材料

在社会服务方面,他目前担任香港特区政府水务咨询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是由学者、环保及专业人士组成的独立组织,为香港特区政府的水务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同时,他还是灵实协会董事会主席。该协会是一家创建于香港的非营利机构,专注提供养老、健康及复健服务。在关继祖的积极推动之下,港科大与灵实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多个科研项目上展开合作。

关继祖教授(右二)
在香港水务咨询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
港科大校长史维教授(后排左一)
港科大候任校长叶玉如(前排左)
及关继祖教授(后排右一)

随着内地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逐渐重视,自2005年起,关教授积极与内地大学交流,传授港科大的探索和经验。“有些学校还派员过来到科大学习数月,这让我们也了解内地学校的运作方式,是互相学习的过程。”此外,他曾还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特聘教授,为内地一些新校区的实验室规划建设提供建议。

关继祖教授(右)在华中师范大学
进行实验室管理培训会

“老员工”的新探索

作为工龄和港科大同龄的“老员工”,关继祖最近又有了最新的身份——为港科大(广州)筹划和建设实验室。从三年前开始,他就开始参与港科大(广州)实验室的建设,采购仪器等各项工作。关继祖坦言由于内地的建设速度快,加上疫情造成两地分隔增加沟通成本,项目的推进充满挑战。但他同时感到非常欣慰:“过去的两三年里和团队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目前我们的团队已经非常壮大,正齐心协力的为办好大学这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香港科技大学是第一所引进中央研究设施(Central Research Facilities)的香港高校,这种研究方式在港科大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中央研究设施为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是大学研究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融合学科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在建设的港科大(广州)将拥有12个中央研究设施,包括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央实验室、微纳系统制造中央实验室、生物科学中央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央实验室等等。未来,随着更多教职人员到位,以及学校第二期工程规划的开展,还会新增更多高水平的尖端实验室。

世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解决问题已经不能靠单一的学科,这正是港科大(广州)大力发展融合学科的原因。关继祖教授自己也是跨学科的实践者:“我本科是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生读了公共卫生,博士是环境工程。我很庆幸,能用我的所学,为学校、为社会做一些事情。”